電除塵器面臨的困境
我國燃煤電站鍋爐電除塵技術應用占90%以上,除塵器出口煙塵濃度一般都是按照2003版大氣排放標準設計,出口煙塵濃度為50mg/Nm3~100mg/Nm3,傳統設計認為濕法脫硫能除去50%的煙塵(經調查,在除塵器出口濃度較高,脫硫洗塵率能達到50%,但在除塵器出口濃度較低時,洗塵效率則低于50%),所以設計值與新標準比較一般偏大。目前使用的電除塵器存在以下問題:
(1)設計規格偏小。我國電除塵設計比集塵面積一般為80~110㎡/m3/s之間,單室電場為4~5個,除塵效率一般控制在99.75%以上,出口濃度在50mg/Nm3~100mg/Nm3以下。如果要滿足新標準,除塵效率應控制在99.9%以上,出口濃度應控制在30mg/Nm3或20mg/Nm3以下。
(2)目前,我國電煤供應緊張,電廠實際燃煤很不穩定,參、混燒較嚴重,偏離設計值的情況較突出,導致電除塵除塵效率偏離設計值。國外電廠在燃煤上控制嚴格,設計什么煤種就燃燒什么煤種,煙氣粉塵特性保持不變,除塵效率保持穩定。國內很多電廠在運行初期,電除塵效率都能達到設計值,但運行幾年后除塵效率大大下降,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燃煤供應不穩定,品質下降,排放超標。要保持低排放,滿足新的環保標準,傳統電除塵技術必須改進。有一些電廠的燃煤比較穩定,而且煙塵的電除塵適應性強,可以直接在原電除塵器上做文章,比如改進電源,改變末電場清灰方式,增加煙塵凝聚裝置等,然后通過脫硫洗塵等,可以達到30mg/Nm3或20mg/Nm3以下,但大部分電廠由于設計時比集塵面積偏小,且燃煤不穩定,這種改造就無能為力了,所以必須采用新的袋式除塵器。
(3)微細粉塵難以捕集。直徑小于PM10的微細粉塵在煙塵中的濃度約為30mg/Nm3~50mg/Nm3,這部分粉塵難荷電、難收塵、難振打,尤其是直徑PM2.5以下的粉塵,以氣溶膠形態存在,傳統電除塵更是無能為力。